AAA企业信用等级评价认证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 23794-2015)规定了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和指标内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 23794-2015)适用于企业开展自我信用评价,可作为第三方机构信用评价依据。
什么是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在对被评对象的资信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时所采用的评估要素、评估指标、评估方法、评估标准、评估权重和评估等级等项目的总称,这些项目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就是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又称资信评级指标体系。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的依据,没有一套科学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信用评级工作就无所适从,更谈不到信用评级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在我国,企业发行债券和银行发放贷款,必须进行信用评级,已经形成制度,但对发债和贷款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一直没有统一和规范起来,各家评级机构各有一套体系,独树一帜,自主评级。目前我国已经“人世”,逐步趋向国际接轨,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将准备列入信用评级对象。因此,对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在理论上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以便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信用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采用的指标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要采用哪些指标?
首先,指标的选择必须能反映资信状况的某一个方面特征,要同企业的资信状况有~定的联系,有些指标虽然重要,但同资信状况没有必然联系,例如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就没有必要加以考虑。
其次,要考虑指标的通用性,对于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指标和监管部门规定的监管指标应该尽量加以考虑。因为这些指标都有规定的标准值便于对照检查,而且每年都有统计数据,容易掌握和判断好坏的尺度。有些指标如果平时没有统计数字积累,不了解当前企业的发展趋势,就很难判断这些指标对资信状况的影响。
再次,不同的评估对象,不同的行业,信用评级的指标有所不同,要充分体现行业的特点,切忌千篇一律。例如,对金融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要关注有关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一些指标,而在工商企业中,就没有这些指标。
社会现象是一个复杂的总体,企业的资信状况也是如此。各种现象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一项信用评级指标只能反映资信状况某一方面的个别特征,说明某一个问题的相互关系。只有把许多有机联系的信用评级指标综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资信状况的各个方面特征,才能综合判断资信状况的全貌。这种把相互有机联系的信用评级指标结合在一起,就是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下面列举某信用评级公司对企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并说明它们的相互联系。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内容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做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内容:
1、信用评级的要素。这决定于对资信概念的认识。狭义说,资信指还本付息的能力;广义说,指资金和信誉,是履行经济责任的能力及其可信任程度。因此,信用评级的要素应该体现对资信概念的理解。国际上对形成信用的要素有很多种说法,有5C要素、3F要素、5P要素等等。其中以5C要素影响最广。在我国,通常主张信用状况的五性分析,包括安全性、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和生产性。通过五性分析,就能对资信状况作出客观的评价。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首先要明确评级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一般来说,国际上都围绕以上5C要素展开,国内评级则重视五性分析。
2、信用评级的指标。即体现信用评级要素的具体项目.一般以指标表示。指标的选择,必须以能充分体现评级的内容为条件。通过几项主要指标的衡量,就能把企业资信的某一方面情况充分揭示出来。例如企业的盈利能力,可以通过销售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加以体现;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营业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加以体现。
3、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把资信状况划分为不同的级别,这就要对每一项指标定出不同级别的标准,以便参照定位。明确标准是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关键,标准定得过高,有可能把信用好的企业排挤出投资等级;反之,标准定得过低,又有可能把信用不好的企业混入投资等级,两者都对信用评级十分不利。因此,标准的制定必须十分慎重。一般来说,信用评级的标准要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的总体水平来确定,国际上通常采用全球标准,则信用评级的标准要反映整个世界的水平。目前我国信用评级主蛰用于国内,评级标准可以只考虑国内企业的总体水平。
4、信用评级的权重。指在评级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重要性。信用评级的各项指标在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中不可能等同看侍,有些指标占有重要地位,对企业信用等级起到决定性作用,共权重就应大一些;有些指标的作用可能小一些,其权重就相对要小。
5、信用评级的等级。即反映资信等级高低的符号和级别。有的采用5级,有的采用9级或10级,有的采用4级。有的用A、B、C、D、E或特级、一、二、三、四级表示,有的用AAA、AA、A、BBB、BB、B、CCC、CC、C表示,也有的用prime1、prime2、prime3、Not prime表示。一般来说,长期债务时间长,影响面广,信用波动大,采用级别较宽,通常分为9级;、而短期债务时间短,信用波动小,级别较窄,一般分为4级。在国际上还有一种惯例,即一国企业发行外币债券的信用等级要以所在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为上限,不得超过。
6.信用评级的方法。通常有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三种。如由独立的专业评估机构评级,一般多由专家评议。如由政府机关统一组织评级,也可采用自我评议、群众评议和专家评议相结合的方法。至于评级的具体方法可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或定性分析法,也可两者结合运用。在定量分析方法中,还有功效系数法、分段计分法、梯级递减法等多种。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信用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从事信用评级工作的依据,也是衡量信用评级结果是否客观公正的标尺。没有一套科学的、完善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很难设想,它能保证信用评级结果做到客观公正。因此,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在正确的指导原则下进行,才能达到预定要求。
1、全面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全面地反映所有影响评级对象资信状况的各项要素,不但要考核过去的业绩,而且还要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不但要考虑评级对象本身的情况,而且还要研究周边的环境及其产生的影响。这样,资信状况才能达到全面评价的要求。我们决不能通过少数几项指标的评价,就作出信用评级的结论,这就容易产生评级失实的错误。但是另一方面,影响资信状况的因素很多,有直接的因素,有间接的因素;有主要的因素,有次要的因素;还有潜在的因素,要把所有因素都包括进去,也不可能。不仅会延长评估时间,而且评估人力也不足。因此,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既要全面反映,又要重点突出,重要的指标决不能忽略,要把对评估对象的资信状况有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全面考虑进去。
2、科学性。建立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各项指标必须有机配合,形成体系,相互之间既不重复,又无矛盾;同时,指标的计算和评价方法必须科学,要有一定的依据。整个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充实提高,最后通过一定形式,形成正式文件,以便大家共同遵守。既要防止朝令夕改,造成指标体系的随意性;又要经得起实践的考验,逐步增强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信用评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系统目标,包括整体目标和分项目标,形成目标的层次性。其中整体目标是信用评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体现信用评级达到的目的。分项目标是实现整体目标的保证,要体现信用评级各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要形成科学的体系,必须考虑各个方面内容是否能达到信用评级的整体目标和分项目标。这是判断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是否科学的关键。
3、针对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具有针对性,不同的评级对象和评级目的,指标体系应该有所区别。信用评级在国内目前分为证券评级、贷款企业评级和特定信用关系评级三类,就应根据评级要求的不同,分别制定各自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又由于不同企业具有各自的经营特点,因而有一部分指标又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特点来确定,不能干篇一律。例如企业信用评级和债券信用评级性质就不一样,企业评级的对象是企业,要对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评价,包括企业的各种债务;而对债券评级,评级的对象是企业发行的债券,重点是评价企业对债券的偿债能力和企业利用债券筹资所取得的效益。从评级的有效期限来说,企业信用评级一般有效期为两年,而债券评级一般是“一债一评”,有效期根据不同债券而定。再如企业信用评级中,不同的行业,信用评级的内容也不相同,工商企业和金融企业就不一样,后者要考虑政府有关部门监管的指标要求,前者就没有这方面要求。
4、公正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要符合客观事实,能正确反映评级对象资信等级的真实面貌,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不能偏向评级对象或投资主体的任何一方,评级机构和评级人员必须态度公正,评价客观,以事实为依据,决不能根据个人爱好,任意改变指标项目、计算方法和评价标准。信用评级要对社会负债,评估结果要使各方面都信服,经得起考验。如果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没有公正性,偏于某一方,或者可以任意改动,那就失去信用评级的严肃性。久而久之,也使信用评级机构失去信誉。
5、合法性。信用评级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律和法规,指标体系要体现国家宏观政策的导向,有些经济效益指标和风险监管指标,国家政府机关规定有标准值的,必须体现规定要求。一般来说,企业资信等级高,必然是遵纪守法好的企业。遵纪守法是企业的基本要求,一个违法乱纪的企业,不可能获得高的资信等级,这些企业连国家法规纪律都不放在眼里,更不能对信用信誉加以重视。信用评级首先要引导企业遵纪守法,因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必须体现这方面的要求。
6、可操作性。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建立,要具有实用性,便于操作和设计电脑运算程序。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本国特色;又要参照国际惯例,考虑今后同国际惯例接轨,逐步走向世界。另一方面,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还要具有可理解性,对于评估客户容易理解,懂得每一项指标的涵义和要求,便于今后朝此方向努力,达到更高的资信等级。如果信用评级指标计算十分复杂,莫测高深,不仅操作困难,而且对于评估客户来说,也不知从何做起,往哪一个方向努力。这样,信用评级就难以起到提高社会信用意识的作用。
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的要素
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首先要确定信用评级要评价哪些内容?即信用评级的要素。为了确定信用评级的要素,我们应先分析一下有哪些因素会对企业资信状况产生影响以及产生什么影响。
1、资信的环境要素。这是影响企业资信状况的外部条件,包括法律环境、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等内容。企业的资信状况主要决定于企业的财务活动,而企业的财务活动,无论是筹资、投资还是利润分配都要与企业外部发生经济关系。外部环境对企业的资信状况有时可能影响很大,例如税务法规、财务法规、利率、汇率、产业政策、物价趋势等等,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品销路、市场地位、筹资条件等都有可能带来冲击,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另一面。而且这些冲击都是企业无法进行控制和调整的,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地区所受到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有的企业较为敏感,有的企业相对来说不太敏感。例如利率调低,对借款人可以降低筹资成本,改善资信状况;但对贷款人来说,要减少利息收入,降低盈利能力,对资信状况会增加一定压力。又如某种产品价格上调,生产这种产品的企业将会受到实惠,资信状况有所改善;但消费这种产品的企业,就要增加负趟,对资信状况不利。因此,在评价一个企业的资信状况时,必坝考虑这些外部环境对企业资信状况的影响,要对经济前景、环境因素、政策变动、物价趋势、技术进步等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还要了解企业对外界环境的变动所产生的风险,有什么对策,采取的对策是否有效。
2、资信的基础要素。这是影响企业资信状况的内部条件,包括企业素质、规模实力、管理机制等信用评级内容。企业资信状况的好坏,同这些基础紧密相关,资信的基础不是企业短期内所能达到的,是经过长期努力的结果。基础扎实,资信状况必然可靠,除非有特殊情况。基础不扎实,经不起冲击,即使资信状况目前可靠,也不能持久。资信的基础体现了企业的整体素质,是企业资信状况的基本条件。例如,企业领导素质和员工素质对企业资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他们具备强烈的责任感,恪守信用,诚实可信,一般来说,不会发生偿债能力问题;反之,如果他们不负责任,敷衍塞责,即使企业财务实力雄厚,也会由于资金流动性差,到期难以支付债务本息。又如企业的规模实力也很有关系,规模实力强,底子厚,筹集资金容易;反之,规模实力差,底子薄,筹集资金就十分困难。
3、资信的动力要素。企业的经营能力、成长能力、发展前景等信用评级内容,体现了企业资信的动力,是推动企业不断前进,改善资信状况的作用力。有的企业当前资信状况不好,但是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强,成长能力很快,发展前景很好,资信状况被动的局面就会及时扭转;反之,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差,成长能力很慢,发展前景暗淡,即使现在企业的资信状况很好,也会很快衰退下去。企业的经营能力和成长能力决定于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思想和经营决策水平,企业必须具有竞争观念、市场观念、效益观念和开拓观念,制定切实可行的经营目标,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否则的话,企业就不可能保持旺盛的经营能力。这里经营决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决策正确,能使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如果决策失误,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甚至导致企业关停并转。因此,信用评级必须重视资信的动力,判断企业的资信状况是向好的方向发展,还是向差的方向运行。
4、资信的表现要素。偿债能力和履约情况是企业资信状况的表现,也是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企业资信状况的好坏,最后要从偿债能力和履约情况表现出来。企业偿债能力差,不能及时偿还债务本息,不能履约,直接体现了企业的信用和信誉。但是造成偿债能力差的原因来自各个方面,从短期偿债能力来说,企业内部因素有经营业绩、资产结构、融资能力等,外部因素有信贷政策、。社会有效需求、市场竞争条件等;从长期偿债能力来说,外部因素基本相同,内部因素有盈利能力、投资效益、权益资本增长幅度等。在这些诸多因素中,有的来自财务方面,有些来自非财务方面。因此,信用评级要通过现象来分析原因,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是企业资信状况的现象,而影响资信状况的原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信用评级既要分析现象,又要通过现象分析各个方面的原因。这样,才能掌握企业资信状况的全貌。
5、资信的保证要素。企业资信状况的保证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这是企业资信状况的根本。企业资信状况的表现是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而保证偿债能力和履约能力的关键是企业的经济效益或盈利能力。经济效益通常是指人们生产经营活动中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与产出的经济成果的比较。经济效益的实质就是要以尽可能少的生产要素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成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企业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因为市场经济需要通过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没有竞争就没有市场经济,企业如果不提高经济效益,就有可能在竞争中失败。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经济效益。而利润是企业经营业绩的最重要指标,也是企业经济效益的直接体现。企业要扩大再生产,没有利润不行;即使企业可以通过筹资方式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如果企业发生亏损,那么,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更谈不到用多余资金去还本付息了。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是企业利润和风险的最佳结合,只有企业实现最大的利润,才能为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
概括以上所述,信用评级的要素根据产生影响的不同,可以分为五类,即资信的环境要素、资信的基础要素、资信的动力要素、资信的表现要素和资信的保证要素。这五个方面要素构成了资信状况的整体。资信的表现要素是资信状况的现象,资信的环,境要素和基础要素是资信状况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资信的动力要素是资信状况的推动力,资信的保证要素是资信状况的保障。评估资信等级就要从这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分析。实际上目前国内外理论界提出的信用5C要素、 5P要素等都没有超出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建立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就要根据以上五个方面内容进行评价。不同的评估对象,不同的行业,评估的内容并不完全一样,但都不会超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
我国早期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一、评级内容
我国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企业素质、资金信用、经营管理、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五个方面。
(一)企业素质
主要包括企业概况和综合评级。企业概况主要指企业名称、地址、建成或正式投产时间、隶属关系、经济性质、法人代表、注册资金,占地面积、设备状况、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固定资产原值、净值,职工人数,生产经营范围、主导产品种类与性能、产品产量与质量、市场销售及盈利情况,企业综合评级包括企业领导群体的文化结构与实力,决策及开发能力,职工队伍的文化水平与素质,企业综合管理水平,企业技术力量与技术进步及经营水平,科研开发与工艺生产水平,综合竞争能力,主要业绩及获得的荣誉与受奖情况,企业所处产业地位与在同行业中的水平。在企业信用评级中,比较重视企业素质,特别是企业素质中的企业综合情况评级,包括对企业领导群体的素质的评级,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评级,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的评级。
(二)资金信用
主要考察企业资产结构与质量,以及资金的履约与周转情况。主要方法是以量化指标定量考查,主要指标有反映资产结构与质量的全部资金自有率,定额与非定额流动资金自有率:反映资产的流动性与安全性的定额资产与非定额资产的流动比率,呆滞资金占压率,反映资金履约与周转情况的流动资金贷款偿还率、贷款逾期率和贷款承付率。
(三)经营管理
主要考察企业的生产与销售情况,新产品的开发与现有产品的库存情况,成本与费用核算与资金使用情况。量化的主要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库存产品适销率、销售货款回收率、合同履约率、费用与成本降低率和全部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经营管理方面的内容是企业信用评级的主要内容,也是比较复杂的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其具体应用指标因企业的产业类别不同而做一定的调整。
(四)经济效益
主要考察企业实现利润情况,实现并完成纳税金额,利润增长情况及市场预测前景,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措施,管理手段的不断提高等。这方面的内容在评级中占很重要的地位。因为其内容直接与投资者的利益有关,普遍受到投资者的关注。在整个融资活动中,企业的经济效益情况应该不断地向投资者公布,以提高投资透明度,而且,指标与概念应简明易懂,方便投资者。
(五)发展前景
主要考察近期、远期发展规划、目标与措施,行业地位、市场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及发展趋势。
二、指标体系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将被看成是企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经济责任和履行经济契约的能力和可信程度,因而企业信用评估的内容就有了扩展,就不能局限于还本付息的可靠性程度了。通过信用要素的分析,它不仅要包括企业的偿债能力,而且还要包括企业素质、财务结构、盈利能力、产业环境等各个方面,它将形成一套完整的企业信用附加指标体系。
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体现了企业信用评级的具体内容,也是信用评级机构对企业进行信用调查分析的具体项目。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组织,也是社会最具活力的细胞。企业的信用状况可以说是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各个方面活动的结果,只有从影响企业信用状况的各个方面因素去分析和评级,才能对企业的信用状况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客观正确的评级。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影响企业信用状况各个方面因素的综合反映。不同性质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下面我们以工业企业为例加以说明。
工业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目前国内还没有统一起来,各个信用评级机构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从银行系统来说,最早的要算中国工商银行调查信息部及中国农业银行信息部制定的《企业信用评估试行办法》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试行办法》,以后有些地方政府还制定了有关信用评级管理的地方性法规。1992年全国信誉评级协会筹备组组织制定了《债券信用评级办法》和《企业信用评级办法》。关于企业信誉评级体系分为两大类和八个体系,其中工商企业类分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和进出口企业等4个体系,金融机构类分为城市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和专业银行等4个体系。这套评级办法虽然当时没有公开发布,但对以后各地银行进行信用评级具有一定影响。照GB/T19001-2016与GB/T31863-2015标准进行测评认证。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 23794-2015)对提高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促进信用信息共享,提高信用服务行业服务质量,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顺利进行等都具有重大意义。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标准是完善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信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企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通过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规范统一,将有效监督企业履行社会信用,践行社会承诺,这为企业提高其信用水平提供了有效的监督和督促,将进一步完善企业信用管理,进而将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有利于规范中国企业信用监督管理
2014年以来,中国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展,但对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还需要进一步的规范、完善,通过建立《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 23794-2015)国家标准,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该标准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监管,将为消费者或利益相关方提供经营或消费警示,促进对市场信用主体的监督管理,营造、维护诚信守约的投资发展环境和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促进全社会对进行企业监督,进而营造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最大限度地保护公众的利益,促进企业全面提高其产品竞争力。 [3]
有利于提高中国企业的国内和国际竞争力
面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信用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市场竞争力之一。加强企业信用管理,树立企业的信用形象,打造企业信用品牌,将有效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企业信用评价指标》(GB/T 23794-2015)国家标准将为评价和改进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提供一个标准化指导方案,便于企业更加有效的提高自身的信用管理水平,最终提高其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1、企业需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等有效资质文件;
2、申请方应按照国际有效标准(GB/T 23794-2015)的要求在组织内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实施运行至少3个月以上;
3、至少完成一次内部审核,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评审;
4、管理体系运行期间及建立体系前的一年内未受到主管部门行政处罚。